凱度與Campaign雜誌合作的第二期《亞太區與行銷行業性別平等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我們在前一期中看到的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而且改變幅度相當小。
傳媒與行銷行業在很多方面引領全社會的潮流和趨勢,但是在性別平等方面,我們的表現如何呢?去年,凱度與Campaign雜誌合作,在亞太區進行了第一次的調查報告《亞太區與行銷行業性別平等調查報告》(The state of gender equality in the media and marketing industry in Asia Pacific)。今年6月份,我們又再次合作發佈了第二期年度調查報告。本次的調查包含了從印度到紐西蘭,從北亞到澳大利亞的整個亞太區,300名受訪者中有傳媒業者,也有品牌的行銷人員,當然也包括各家廣告和市調研究公司的員工。
總體來說,我們在第一年中看到的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而且改變程度非常小。
無論男女都有更多的人認為別人對自己有先入為主的偏見(preconceptions about their ability)。區別在於,對於女性的偏見主要來自於性別,而男性則來自於工作年限。這樣偏見的問題所在是:我們應該以某個人作了什麼來評價她/他,而不是根據她/他是什麼樣的人,來給予評論。
這些偏見為會衍生出職業生涯歧視。有三分之二的女性認為,男性有更大的機會在職場上得到發展(只有32%的男性認為女性更有機會),而且48%的女性認為自己曾經錯失提升機會純粹是因為自己的性別。
與第一期調查結果相比,無論男女都認同男性比女性在職場上更受尊重,女性的認同比例接近50%。這一現象在廣告公司和市場研究公司低於平均值,在客戶方的比例更高。
而調查也發現,認為會議都是由男性主導的比例也在上升。不過,這一現象在不同國家和區域有很大的差異:在東南亞只有15%,但在澳洲和紐西蘭則高達45%。大中華區為28%。
性別的刻板印象不只對女性有影響,男性其實也大受波擊。有49%的女性和46%的男性表示“感覺有壓力必須表現得像自己的性別”。
有女性受訪者表示:“如果我直言不諱或者堅持己見,就會被認為是在威脅別人。”“有人對我說要有女人的樣子,要塗上口紅”。而有男性受訪者則無奈地表示:“與客戶開會就一定要聊棒球、足球,因為這就是男人的事情。不然就顯得我不夠MAN。”
去年10月開始在全球延燒的 #Metoo運動將更多性騷擾事件曝光了出來。在亞太區的傳媒與行銷行業中,有50%的女性受訪者和25%的男性受訪者表示曾經在工作中遭受過身體或語言上的性騷擾。同時,有40%的女性和20%的男性曾經看到過他人遭受性騷擾。合併起來,有53%的女性和30%的男性曾經遭受過性騷擾,或是看到別人遭受性騷擾。
最常見的形式是“讓人感到不適的性暗示或笑話”和“針對性別的貶義評價”。這些現象在大男人主義更明顯的澳洲和紐西蘭較多。
這次調查的大多數結果都警惕著大家我們仍有許多地方尚待改善,但仍有值得我們慶幸的一項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在性別平等方面開始採取行動了:有37%的受訪者表示所在的機構針對性別平等問題採取了行動,較去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意“自己所供職的機構應該在性別平等上採取更多動作”的受訪者中,男性的認同比例大幅上升了12%,女性也上升了7%。男性表示希望在“潛意識性別歧視培訓”和“彈性工作機制”方面看到更多的進展,而女性的期待則是全方位的,包括排在第一的工資不平等,以及培訓機會和彈性工作制。
另外也有很多受訪者都認為“導師制”(mentoring)有助於同事抓住職業發展機會。而且導師制在客觀上會幫助推進性別平等。
總結及行動建議:
今年的報告顯示了在亞太區的傳媒與市場行銷行業裡對於性別平等的重視正在提升。然而,雖然人們不再假裝看不到這個問題,但無論是在文化上還是行動上,大家都覺得進步速度尚待加強。
1. 現在人們雖然意識到性別平等領域存在不少問題,但並沒有什麼行動上的變化。我們需要針對具體的行為採取行動,例如減少由男性主導的會議文化;
2. 針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會同時影響男性和女性的職業生涯,因此需要為女性在職業上獲得成功創造機會,也要允許男性展示多樣化的陽剛之氣;
3. 需要正視性騷擾客觀存在,它就在我們的工作場合裡,目力所及之處。要採取行動,建立安全的舉報機制;
4. 包容和多樣化倡議(Inclusion and Diversity initiative)還不夠普及。需要繼續提倡實行彈性(遠端)工作制,關於潛意識歧視進行培訓,檢討自己的同工同酬政策;
5. 導師制會對提升人們把握機會的能力,改進人們的職業生涯,並且會對幫助到女性員工的發展。機構應該繼續在這個方向上投資,尤其是要培養領導層的女性接班候選人。
-調查報告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