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ar

趨勢 & 新聞

永續是標配而非選配:2025 食飲品品牌的生存指南

 
隨著氣候變遷、資源枯竭與社會不平等等議題日益嚴峻,永續發展已不再只是企業的選項,而是品牌生存的基本條件。Kantar 凱度洞察最新發佈的《2025全球永續發展指數產業報告, Sustainability Sector Index 2025》揭示,台灣消費者對永續的期待與行動之間,仍存在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品牌若想在這場轉型浪潮中脫穎而出,必須從「說得動聽」走向「做得真誠」。
 
台灣消費者的永續焦慮,正在轉化為品牌壓力
 
根據 Kantar 凱度洞察的調查,台灣有超過八成的消費者表示已親身感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並預期這樣的衝擊將在有生之年持續擴大。氣候變遷、極端天氣、空氣污染與經濟不平等,成為台灣人最關注的永續議題。這樣的焦慮,正逐漸轉化為對品牌的期待。
 
然而,當這些價值觀進入購物決策時,卻常常被價格、資訊不足與便利性所打敗。雖然有 92% 的台灣人希望過更永續的生活,但真正會因永續因素而積極改變購買行為的比例,卻僅有 31%。這個「價值-行動差」(Value-Action Gap),正是品牌必須正視的挑戰與機會。
 
以瓶裝水為例,96% 的消費者認為這個品類有永續方面的問題,但只有 20% 會因此改變購買行為。糖果、調味飲料與咖啡等品類也面臨類似挑戰 - 消費者關心塑膠污染、過度包裝與碳足跡,但在價格、資訊與便利性面前,理想往往還是讓步了。
 
品牌的永續努力,為何總是「說了很多、做得太少」?
 
Kantar 凱度洞察指出,造成這個落差的主因包括:消費者對產品永續性的資訊不足(45%)、永續選項價格過高(28%)、對個人行動影響力的懷疑(17%),以及市場上缺乏足夠的永續選擇(14%)。這些「摩擦點」讓消費者即使有心,也難以付諸行動。
 
 
 
更令人擔憂的是,有 73% 的台灣消費者認為品牌談永續只是為了商業利益。這樣的信任缺口,讓品牌即使投入很多資源,也不容易轉化為品牌力與銷售力。
 
從ESG到品牌策略:補上永續行銷的斷層
 
許多企業雖已制定 ESG 策略,但在品牌層級的溝通與創新上掌握不足,使得消費者無法正確認知其價值。Kantar 凱度洞察指出,品牌若無法在「市場理解」與「品牌行銷」之間建立明確的永續策略,將難以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與偏好。
 
成功永續品牌案例:永續創新挑戰
 
以糖果與調味飲料為例,這些品類在消費者心中與過度包裝、塑膠污染與高碳足跡等議題高度相關。品牌若能在這些痛點上提出具體解方,不僅能落實永續,提升形象,更能創造市場差異化。
 
Nestlé 就透過低糖、無人工添加的果凍產品,重新定義「甜」的永續價值,成功在成熟的糖果市場中創造出永續新選項。這不僅回應了消費者對健康與環境的雙重關注,也展現品牌在永續創新上的企圖心。英國的 Wildfarmed 則以再生農法種植小麥,打造「更美味的未來」,提升土壤健康、減少碳排放,同時提供更高營養價值的產品,成為永續食品創新的典範。這些案例證明,永續不只是責任,更是創新的起點。
 
四步驟打造永續品牌:策略、創新、溝通、監測
 
「永續發展」已不再只是附加價值,而是品牌邁向未來的基本門檻。Kantar 凱度洞察提出品牌永續轉型的四大核心步驟,協助企業從理念落地到實踐,建立具備長期競爭力的永續品牌。
 
一、品牌策略:選擇契合議題,真實落實
永續轉型的第一步,是從品牌核心出發,選擇與自身定位相符的社會或環境議題。唯有真誠且一致地落實,才能建立消費者信任,並在品牌形象中注入永續價值。這不只是選擇一個議題,更是對品牌信念的實踐。
 
二、永續創新:預測變化,聚焦成長族群
面對顛覆性變化,品牌需具備前瞻思維,主動預測市場走向,並聚焦於尚未被滿足、但具高度成長潛力的消費族群。透過創新產品或服務,品牌不僅能回應永續需求,更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創造實質影響力。
 
三、廣告溝通:人性故事,激發行動
有效的永續溝通不只是傳遞資訊,更要激發情感連結。以人性化的故事為核心,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誠意與行動力,並傳遞「我也能參與改變」的可掌控感。這樣的溝通方式能促使消費者主動參與,成為品牌永續旅程的一部分。
 
四、成效監測:建立回饋機制,衡量投資回報
永續不只是理念,更需要具體的成效。品牌應建立策略回饋機制與品牌價值指標,持續追蹤永續投資的回報,確保資源投入能帶來實質影響與長期成長。這不僅是管理工具,更是品牌持續優化與調整的依據。
 
永續品牌的打造,不只是行銷策略的延伸,更是品牌在未來市場中生存與成長的關鍵。透過策略、創新、溝通與監測四大步驟,品牌能夠在永續浪潮中穩健前行,創造真正的價值與影響力,才能實現永續與商業的雙贏。
 
 
Kantar 凱度洞察台灣是品牌永續發展的專家,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其他產業的永續發展現況,歡迎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