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ar

趨勢 & 新聞

電商平台混戰:誰能幫消費者找到理想商品與價格?

 
跨平台購物已成常態,蝦皮購物顧客人數穩居首位
 
根據 Kantar 凱度洞察台灣 2025 調查顯示,過去一年內,台灣消費者的購物時平均使用 8 個不同通路(平均2.4個線上,5.5個線下通路),已全面進入「同時跨線上線下,貨比多家」的時代  ,顯示消費者在購物決策上已高度分散與多元。其中,93% 的受訪者曾透過電商平台進行購物,而在眾多電商平台中,蝦皮購物以 78% 的使用率穩居第一,遠超 momo 購物(53%)與PChome(26%)Coupang酷澎與淘寶雖使用率相對較低,但在特定族群中展現出成長潛力,特別是女性消費者對酷澎展現高度興趣;男性則偏好PChome,並對便利商店、家樂福及連鎖藥局等實體通路展現較高黏著度。
 
 
多平台比價行為:搜尋引擎成為關鍵輔助工具
 
調查進一步指出,67% 的電商使用者會使用超過一個以上的電商平台,並在平台間來回比較產品規格、價格與評價。
 
在比價過程中,搜尋引擎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搜尋引擎除了是探索新品牌的起點外,有 63% 的跨電商使用者會同步使用搜尋引擎來查詢或確認資訊,足見搜尋引擎在影響最終購買決策的重要性。「電商平台+搜尋引擎」的組合,已成為消費者購物歷程中的標準配置。
 
體驗一致、精準分眾:品牌在多觸點平台中突圍的的致勝策略
 
在這樣的消費環境下,品牌若能在多平台中建立一致的資訊與體驗,並善用搜尋引擎與社群媒體進行精準溝通,將更容易贏得消費者青睞。跨平台整合策略,已成為品牌行銷不可忽視的核心能力。
 
此外,品牌需針對不同目標族群的偏好,設計差異化的接觸策略。例如:針對女性消費族群,可進一步優化電子商務通路之佈局;而面向男性客層,則應強化實體通路中的溝通策略。 唯有掌握目標消費者的偏好通路選擇邏輯,品牌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電商環境中脫穎而出。
 
點此下載 : 2025 Kantar 凱度洞察台灣最新研究報告:《台灣網路平台使用行為調查》